已成正果的佛和菩萨本无生无死,亦无性别,可根据不同需要变现各种化身。《悲华经》所云,观音菩萨出世以来便发誓要免除众生苦恼,救护“无依无舍”的“忧愁孤穷”。故观世音菩萨则可显现各种化身去说法救度众生。如有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去救度;如有众生应以罗汉身得度,他就现罗汉身去说法,如下传说亦可佐证之。
(一)、送子观音
从前,在福建与江西的界山上有座小道观,道观里住着一个道士。这个道士炼了一粒不死丹,吃了以后可以长生不老。但是还缺一百颗小儿心做药引。于是,他盗来了一百个男孩,统统关在暗房里,准备剖膛取心做药引。
时夜,观音菩萨在泉州造好洛阳桥回普陀山,路过那座道观,忽然听见众多小儿的哭喊声,不觉心头一沉,展慧眼一看,见道观里烛光惨淡,踊桌上放着一粒丹丸,一个道士正磨刀霍霍,百来个小儿哭成一团。观音心里顿悟,于是将丹丸弹出屋外,道士慌忙去捡,不料,不死丹一触即滚,突然一阵清风,将不死丹吹得无影无踪。道士悔悔恼恼,回到暗室一看,一百个小孩也不见了。
当时,这里的州官已年过四十,膝下尚无子女,老百姓皆骂他“贪赃枉法,断子绝孙”,无疑是个贪官。观音正想治治他,便悄悄地将一百个小儿安放在州府衙门。一日,,忽见衙役匆匆来报,说大堂上有一百个小儿,不知从何处来的。夫妻俩一看,果然有一百个小儿挨个儿恬然入睡。于是二个想出一条诡计:张榜告示,凡有扶儿者,可到衙门来认领,每个小儿交十两雪花银。 次日清晨,衙役匆匆来报说:“老爷,布告给人改了!”州官问道:“谁改的?怎么改的?”衙役回答说:“改成这么四句:‘救来百个小儿,养在州府衙门,传言失儿父母,赶快前去认领。’却不知是谁改和。”州官发火道:“蠢货,你不会将布告揭回来的呀!”衙役嗫嚅道:“揭了,就是揭不下来!”这时,又有一个衙役来报:“老爷不好了,有个青年女子,领着许许多多男女,将一百个小儿全都认领走了!”州官猛地跳下床来,跺脚喝道:“快将她抓起来!”衙役哭丧着脸说:“那女子说了,老爷若要抓她,可上南海普陀!”州官夫妇一听,大吃一惊,心里想道:这个青年女子,莫非是观音菩萨变的?夫妻俩越想越怕,一个躺着,一个立着,身子像筛糠一样抖了起来,一直抖个不停,直到死去。
观音送子的消息不胫而走,于是,不但失儿者重新得子,就连不能生儿育的夫妇也顶礼膜拜、作揖叩首向观音菩萨“求子”了。
(二)、鱼篮观音
有一天,观音菩萨晨起,薄衣赤足在林中削竹,忽大圣至,见菩萨此状,大惑不解,刚欲问其故,菩萨头也没回便曰:“悟空,你来了。”大圣刚要秉事,菩萨曰:“慢着,且在外面等候。”
悟空走出林外,侍从善财、龙女、诸路山神都来探问悟空进山缘由。原来孙悟空和八戒、沙僧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路过通天河,唐僧被那里的妖怪捉去关在石匣之中,性命难保。悟空不知妖怪底细,难以降伏,特来求菩萨指教。
正说着,观音手里提着一样东西,快步走出林来。大家仔细一瞧,啊,原来菩萨忙了半天就为手里这只竹篮!
“悟空还说什么,快快随我去救唐僧要紧!”
悟空赶紧告别众神,随光臂赤脚的观音驾云腾空而去。不一刻,来到通天河上,八戒、沙僧上前叩见菩萨。但见观音站在高处,解下一根束腰的丝绦,丝绦的一头牵在手中,另一头拴住篮子,“卟嗵”一声,将篮子丢进河里。然后,踏着去头,拉着丝绦,将沉入河中的篮子慢慢往上游方向牵引,一边口中念道:“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这样念了七遍之后,猛地提起篮子,只见一条金光铮亮、摇尾鼓鳃的大鱼在竹篮里挣扎。八戒问道:“菩萨,妖怪呢?”观音指指篮子里的金鱼说:“这不就是么,它是我养在莲花池里的一条金鱼,因它每日浮头听经,得了道行,将一枝未开的莲花运练成一柄九瓣铜锤,成了它的武器,乘大海涨大潮之机,逃出莲池来到通天河兴妖作怪。我本不知此事,今朝起来在池边扶栏看花,不见金鱼前来参拜,掐指一算才知闯了祸,故而不及梳洗,就去削篾打篮,等着你一起来降妖。”菩萨接着说:“妖怪已除,赶紧去搭救石匣中的师父。说罢一道霞光离去。
这时,通天河周围的百姓都赶来瞻仰观音的丰采,其中有会画画的,把观音当时的形象画了下来。这画像留传后世,被人们叫作鱼篮观音。
(三)、赤脚观音
普陀山原是个蛇岛,观音大士斗败蛇王、赶走蛇子蛇孙后,找到了一个山洞,要在这里落脚居住。土地菩萨闻讯赶来帮忙,凿石担土;百鸟飞来协助,叼走蜈蚣百脚。山洞整修好了,真是个清静所在!后人称它为观音洞。
观音为了整修这个山洞,忙得浑身泥灰,她趁着夜色,到百步沙外的海水里去洗个澡。洗着洗着,不觉兴致大发,仰游起来。这一游非同小可!惊得四大金刚关了南天门,东海龙王封了水晶宫,满天星斗闭上了眼睛,月亮姑娘躲进厚云层。观音也猛然觉得不妥,此事若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又要到西天佛祖那里去告状。于是急忙跳上百步沙,抓起一把沙子向洛迦山撒去,顿时山头变了形状。后来,玉皇大帝果然派遣太白金星来查问此事,观音指着洛迦山笑道:“弄错了吧?”太白金星举目一看,洛迦山酷像一尊:“卧水观音”,说了声“惭愧”,匆匆复命去了。
且说观音回到山洞,觉得身上不适,便想找个僻静的地方,用淡水冲洗一下。她走出山洞,来到磐陀石,看见附近有只大石盆,满盆清水飘出阵阵香气。这只石盆,本是瑶池白玉盆,因为被织女星产子用过,王母娘娘嫌其不干净,才将它丢出天庭,跌落在此。盆里的清水,是潜伏在山背上的青蛇精偷偷准备的。原来这条青蛇修炼千年,已成人形,为了讨好观音大士,超度自己升天成龙,故吐出精华,化作一盆清水。观音急于冲洗,顾不得细看,便解衣宽带,脱鞋褪袜,坐进石盆洗了起来。
稍顷,只见黄大洋海水发黄,千万个浪头向普陀山汹涌而来,观音一看,知道是东海鳌鱼作怪,便轻轻一挥玉臂,挂起漫天烟云水气,将鳌鱼拦在莲花洋外。动了邪念的鳌鱼不肯罢休,张开大口,喷吐万丈水箭,射向支帘。观音震怒,伸脚在石盆口沿一踢,飞出一块石片,不偏不倚打在鳌鱼嘴唇上。鳌鱼大叫一声,负痛狂逃。
一旁躺藏的青蛇忍俊不住笑出声来。观音暗一惊循声看去,才晓得附近还潜伏着青蛇精。观音大怒,顺手拿起一只鞋子掷了过去,把青蛇的左眼打瞎了。青蛇掩面忍痛,也不逃走,只是伤心地抽泣着。观音问道:“孽障,为何还不离去?”青蛇哽咽着将原委说了一遍。观音这才知道错怪了他,动了慈悲之心,拾起另一只鞋子,抛向莲花洋,变成一只西方船,超青蛇上天去了。
观音洗好澡,穿上衣服,才发现两只鞋子都没有了,便坐在磐陀石上发愁。继而一想:“普陀山既是佛国净地,赤脚而行无可非议!”想罢,“唰”的一声跳下磐陀石,赤脚走回观音洞。
从此以后,“赤脚观音”就叫开了,塑出来的观凌晨佛像也总是赤着脚的。
(四)、千手观音
古时候,有个妙庄国,国王叫妙庄王。他有三个女儿,大公主爱打扮,天天浓妆艳抹,穿红戴绿;二公主一天到晚轻歌曼舞,吃喝玩乐;三公主却穿布衣,吃素食,在房里读诗文。
妙庄王年老了,他想,这王位传给谁呢?大公主、二公主整天花天酒地,不知进取,三公主贤淑方正,人又生的聪明,比较合适。故妙庄王拿定主义,要给三公主招个上门女婿,尽早成家立业。
一天,妙庄王对三公主道:“儿呀,宰相的大公子才学过人,可配我儿,我想叫老太师去做媒,如何?”三公主听了眼中含泪,只是摇头。
过了数日,妙庄王又说:“儿呀,当今的新科状元才学出众,这桩婚事你愿意吗?”三公主听了又摇摇头。
不几天,妙庄王又来了:“儿呀,这回你一定满意了,为父给你找的这个驸马郎是当朝首富,他家有一座金山,一座银山----”不待妙庄王说完,三公主把头摇得波浪鼓似的:“父王,女儿不愿。女儿甘愿侍奉父王一世,终生不嫁”。妙庄王听三公主说终身不嫁,立即气得脸发青,跳起来喝道:“大胆畜生,你敢违抗父王的旨意!老实告诉你,今日这桩婚事,不管你愿还是不愿,一定得办!今日定亲,明日行聘,后天就成婚!”
第二天一早,新驸马家吹吹打打来送聘礼,黄金白银、珍珠玛瑙源源不断地用车子运进宫来。妙庄王看了乐得什么似的,忙吩咐身边宫娥,请出三公主来看看,跟这样富贵人家结亲,有多体面,多荣耀!
宫娥奉命去了,不一会儿就慌慌张张地跑来:“启禀陛下,不好了!三公主失踪了!”妙庄王闻报也慌了神,顿足道:“来人呀,快给我去找三公主!”刹时间,王宫里乱了营,宫女、太监奔来窜去到处搜寻。妙庄王又派人外出各处寻找,历经半年,才在舟山桃花岛的白雀寺里找到了。三公主已出家当了尼姑,法名妙善。
妙庄王派大臣去劝说三公主,要她回心转意,还俗回宫。谁知三公主心坚如铁,毫不动摇。妙庄王劝说不成,便用重金买通白雀寺的当家师姑,要师姑虐待三公主,逼她还俗。那师姑得了银子,黑了良心,千方百计折磨三公主。每日天不亮就叫她起床干活,直到夜里三星出齐,方准她回房做功课,稍有怠慢就鞭抽棍打,不给饭吃。可怜三公主自幼生长在王宫内,哪吃过这般苦,只见身体一天天消瘦下来,面容一天天憔悴。但她还是咬紧牙关坚持,在苦难中煎熬过日子。
这一年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桃花岛上遍地白雪覆盖,无法打到柴草。可是三公主知道,不背柴草回去,师姑肯定不会放过她,她冒着寒风在雪地上爬呀爬,寻找柴草。渐渐地,手脚冻麻木了,没有一丝力气,一头栽倒在山沟里.....
朦胧间,她的耳边响起“哗哗”的水声,山下有人撑着船过来了。不一会,船靠了岸,一个白须白发的老翁走上山来。那老翁走到三公主身边,掏出一颗明晃晃的珠子,放在她唇间。“咕噜”一声,珠子吞进嘴了顺着喉咙滑下肚去。说也奇怪,珠子一落肚,三公主顿时神清气爽,浑身舒畅。三公主一骨碌爬了起来,在老翁的指点下,登上小船,顺着潮流来到桃花岛东边的一个山头。三公主就在那座荒山上结茅为蓬,与鸟兽做伴,念经修行。
这样过了几年,三公主的行踪终于又被妙庄王得知。这一次他御驾亲征,带领人马开赴东海大洋,将三公主安身的小岛团团围住.妙庄王带着人登岸搜山.谁知山上蛇虫百脚一齐出洞,见人就咬。搜山的人连滚带爬逃了回来。妙庄王气得七窍生烟,命人用硫磺、硝石点火烧山。火仗风势,山上成了一片火海。猛见火海里升起一团红光,三公主身穿白袍,脚踏莲台,隐现在红光里,徐徐飘向岛对面的一个礁洞。妙庄王枉费心计,只好收兵回宫。
妙庄王回宫没几日,忽然奇痒难熬,浑身长出一颗颗无头脓疮。防遍名医,用尽良药,全然无效。妙庄王躺在床上等着死神降临。忽然,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叫唤:“妙庄王,要想活命,快去南海普陀求你女儿!”妙庄王听清了,赶快命人准备车船去求三公主。
妙庄王来到礁洞前哀声呼叫:“女儿呀,快来救救父王吧!女儿呀,快来救救父王吧!”
突然,洞里透出一道亮光,只见三公主端坐莲台,向妙庄王合十稽首道:“父王不必心焦,只须将女儿手臂拿去作药引,父病即可痊愈。”说着,“咔嚓”一声,折断手臂,抛在妙庄王面前。妙庄王接过女儿手臂,又愧又悔又担心,只怕女儿失去手臂落下残疾。正犹豫间,忽见洞中金光耀眼,三公主两胁之下突然长出无数条手臂。妙庄王看得呆了,欣喜道:“我女修成正果,得道成佛了!”
原来此时,三公主已位登三宝,成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她修行得道的荒山就是洛迦山,后来现身的礁洞就是普陀山梵音洞。因她断臂后抽出手臂无数,故又称作千手观音。
(五)、马郎妇观音
传说观音菩萨得道之后,便化作普通百姓,深入下层人民,对他们进行教化。有一次,观音得知东海之滨住着很多化外之民,不懂礼仪,不谙教化,于是变化成成一名渔妇来到东海之滨一个小镇。正赶是小镇的集市很热闹,便提着一只竹篮,竹篮里装着两尾鱼,便混迹在那一群卖鱼人当中。众人忽然看见一个很漂亮的渔妇来卖鱼,便一拥而上,纷纷抢着买鱼。可是渔妇却问他们:“你们买鱼作什么用呢?”众人都说:“当然是回去做菜吃。”渔妇却微笑着说:“我这鱼呀,不能卖给你们做菜,只能卖给你们放生。”众人一听,都不愿意,谁也不想花钱买条鱼又放了。结果渔妇站了一天,两尾鱼都没有买出去。第二天早上,渔妇又来了,仍然坚持只能卖给他们放生,结果还是没有人愿意买。只是有个马朗的人却开始注意渔妇他发现那渔妇卖的还是昨天那两尾鱼,可是那鱼离开了水整整两天还是活蹦乱跳,实在有点不可思议,可又实在看不出什么名堂。 不久,金沙滩上的渔民,特别是那些单身汉,见渔妇长得实在漂亮,于是便纷纷跑来说亲,争着想娶她为妻。渔妇笑着说:“你们这么多人,叫我嫁给准呢?这样吧,我教你们颂经,你们谁先在一天之内学会,我就嫁给谁。”大家一听,都觉得可行,于是便答应了。渔妇便教他们念颂《普门品》,结果一天之后,有半数的人背会了。渔妇又说:“还是不行,《普门品》只是入门的,还不能最后分出胜负,我再教你们念《金刚经》,谁一夜之间念会,我就嫁给谁。” 十多个人都同意了。于是渔妇又教他们念《金刚经》,第二天,能完全背会的,只有三四个人。其他人只好怏怏不乐地走了。渔妇又对剩下的几个人说: “
鱼篮观音先别急,最后的胜负还没有分出米,我这里还有一部大乘宝藏《法华经》,谁能在三天之内背会,我一定嫁给他。”结果三天之后,只有马郎一个人背会了。于是渔妇便答应嫁给马郎。可是新婚那天,新娘却无缘无故地死了,而且尸体很快就腐烂了。马郎很是难过,可又没有办法,虽然心中奇怪,也只好将尸体掩埋了。此后,马郎经常没事的时候便念颂渔妇教给他的三部经,念来念去,竞也悟出了很多道理。 观音菩萨脱身离去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马郎已经开始悟道,于是便又变成一个老和尚,前去点化马郎,跟他谈经论道,指点迷津。后来又告诉他,原来他以前娶的那个渔妇是观音菩萨变的,不信可以掘开坟幕看看。马郎将信将疑,果真跑去掘开了坟墓,里面真的没有尸体,却只有一副黄金锁子骨。那老和尚说:“现在相信了吧。菩萨化身渔妇是为了点化你。她既然教给你三部经书,你就应该宣扬佛法,切莫辜负菩萨一片度化之心,”马郎听了,连连点头,忽然那和尚就不见了。马郎知道肯定又是菩萨在点化他,于是回去之后,便把自己三间草屋变成庵堂,又塑了菩萨的神像供奉起来,仍然是渔妇的模样,人们便称之为“鱼篮观音”亦是“马郎妇观音”。